甘 肃 社 火

        社火是中国最古老的风俗之一,在甘肃延续了数千年,起源于祭祀,是社祭的演变形式,有祝福之意,指在节日里的各种杂戏、杂耍表演。

        “社”指土地之神,“火”即火祖,是传说中的火神。甘肃有祭火的习俗,人们在乔迁时,第一桩大事是“进水火”,并有专门的仪式。

business

陇   剧

       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,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。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,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。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,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,增加二股弦等乐器,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。1958年搬上舞台,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。

        陇剧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戏曲剧种。据老艺人的回忆,原为皮影戏,采用道情唱腔,名陇东道情。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。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,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,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“一驴驮”。 

甘肃生活禁忌文化

        甘肃省各民族间有不同的生活禁忌文化,如客不择食、卧不进食、食不敲碗、禁剥馍皮等,体现了节俭、礼貌和尊重的传统价值观。

甘肃民间文化

       甘肃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,如花儿、格萨尔(斯)尔史诗、河西宝卷等,这些文化形式反映了甘肃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。

甘肃传统音乐和舞蹈

       甘肃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非常有特色,如兰州太平鼓舞、多地舞(罗罗舞)、兰州鼓子等,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甘肃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。

甘肃宗教文化

       甘肃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,有道教、佛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和基督教等,各宗教在甘肃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。

The Five wonders of Qingyang

庆 阳 五 绝

庆 阳 刺 绣 

庆阳刺绣以其色彩鲜艳、层次分明而闻名,常用于服装、坐垫、鞋面等多种物品。

庆 阳 剪 纸

庆阳剪纸是逢年过节、嫁娶等重要时刻装饰居室的传统艺术。

庆 阳 皮 影

庆阳皮影艺术与陇东道情并蒂绽放,是甘肃汉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。

庆 阳 香 包

庆阳香包是一种小巧精致的刺绣品,内填充香料和丝棉,寓意吉祥如意。

道     情

道情是甘肃的汉族戏曲剧种,起源于庆阳、环县一带,表演形式多样。

陇 东 民 歌 

陇东民歌是流传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,也称庆阳民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