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火是中国最古老的风俗之一,在甘肃延续了数千年,起源于祭祀,是社祭的演变形式,有祝福之意,指在节日里的各种杂戏、杂耍表演。
“社”指土地之神,“火”即火祖,是传说中的火神。甘肃有祭火的习俗,人们在乔迁时,第一桩大事是“进水火”,并有专门的仪式。
陇剧原名陇东道情,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。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,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。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,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,增加二股弦等乐器,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。1958年搬上舞台,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。
陇剧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戏曲剧种。据老艺人的回忆,原为皮影戏,采用道情唱腔,名陇东道情。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。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,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,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“一驴驮”。